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

媽!妳不公平啦~到底怎麼跟孩子討論公不公平?

作者:陳詩婷
媽!妳不公平啦~」
努力找尋親子間最適切的平衡與對待,
卻總是是不盡如意嗎?
面對孩子抱怨不公平時,
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好?
李媽媽育有兩子,哥哥9歲、弟弟7歲,自從弟弟上小學後,兄弟倆變得很會競爭,比如上星期兩兄弟因為偷吃要招待客人的蛋糕,結果兩人都被處罰了,不過哥哥卻抱怨:「不公平啦!我明明吃的比較少,弟弟吃的比較多,為什麼跟弟弟一樣被處罰?」又或者當給零用錢時,就換弟弟抱怨:「為什麼哥哥的零用錢那麼多?媽!妳不公平啦!」諸如這些孩子抱怨不公平的事情,讓李媽媽筋疲力盡的找尋親子間最適切的平衡與對待。
針對孩子抱怨不公的問題,心理學博士許皓宜說,其實孩子在呼喊「不公平」的聲音背後,多少也反映著孩子內心的呼喚,以及掂一掂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量,過程中常常充滿著比較和衝突,也時常讓父母束手無策、疲於應付。然而,許皓宜要家長們轉個念頭教養孩子,她說,當孩子出現互相比較、抱怨不公平時等,何不趁此機會嘗試與孩子溝通,讓孩子了解因為每個人是獨特的,所以才會有不同的需求,同時幫助孩子整理他們的失落。這樣的做法,除了幫助孩子降低對父母「不公平」的負面情緒外,也能讓孩子從小就了解自己的獨一無二,幫助孩子挖掘天賦,做自己的機會。
以下,我們請許皓宜針對孩子抱怨不公的狀況,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好?
● 開個家庭會議吧 告訴孩子:「你是獨一而二!」
許皓宜說,孩子爭論爸媽不公時,可別再費心的找尋親子間最公平的平衡與對待了,因為孩子的年齡、能力的不同,在要求上也不該是「齊頭式的平等」,建議爸媽應該趁此機會跟孩子討論:「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所以爸媽才會針對每個獨特的孩子,給予他們不同的需求。」
首先,許皓宜建議,爸媽可以開個家庭會議,和孩子們討論「公平」這件事情,讓他們很清楚知道,「公平」不等於「同等對待」,因為他們年紀不同,長相、喜歡的也都不一樣,如果硬要爸爸媽媽對這樣兩個都這麼獨特的孩子做一樣的事,真是太難為爸媽,也太可惜他們自己了,因為每個人都是「獨一無二」的(孩子喜歡自己是獨特的)。比如告訴孩子,「弟弟喜歡汽車,所以媽媽買了火車給他;但媽媽知道你喜歡畫畫,才買畫筆給你。」告訴孩子,爸媽針對每個獨特的小孩,給予你們不同的需求,但背後的愛都是一樣的。
 邀請孩子幫助彼此建立規範
「某種程度上,孩子喜歡被賦予能力。」許皓宜說,應該適時讓孩子知道,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,兄弟應該要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,並邀請哥哥一起幫助弟弟建立規範,當孩子被賦予某種能力時,某種程度會轉移孩子對父母「不公平」的想法與情緒,當然,也有助手足之間的互動品質。
● 幫助孩子整理及哀悼他們的失落
許皓宜分享,臨床上看到很多家庭的情況是,當弟弟出生時,哥哥會覺得不公平,「為什麼爸爸媽媽只抱他不抱我?」「為什麼他可以怎樣我不行?」通常家長們會這樣對孩子說:「沒有阿,我也有抱你阿!」「你們兩個我都愛阿!」等等諸如回答,然而,還是看到哥哥持續爭吵不休,抱怨爸媽不公平。這是為什麼呢?許皓宜說,因為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的,心裡就是明顯感受到弟弟出生了,爸媽對自己的態度就不一樣了。
許皓宜分析,當家長們在思考「公平」這個問題時,其實心裡上已經這麼不公平對待孩子了,就好像小寶寶出生後,大部份爸媽確實會被小寶寶給吸引,甚至忽略了對老大的關照,這時若爸媽還是口口聲聲說自己兩個都愛,然而,表現出來的樣子卻就是忽略了老大,長期下來,對孩子來說,無疑是一種雙重束縛,一種矛盾的感受。
不管孩子能不能承擔,許皓宜建議,應找機會與孩子討論他的失落,告訴孩子:「弟弟出生了,我們家再也不同了,你就是一個哥哥了!」此外,許皓宜也分享,家長們可以藉著三種方式,幫助孩子整裡並哀悼他們的失落。
1)肢體撫摸/常常肢體撫摸比較大的孩子,其實作用是提醒父母自己:「我還有另一個孩子,可別忽略他!」
2)互相討論/引導孩子說出心裡難過的感受,讓孩子學習自我安慰,也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。
3)情感彌補/告訴孩子:「雖然失去爸媽一部分的感情,但你可以得到當哥哥的感受。」用情感彌補方式,轉移孩子的失落,讓孩子體會「失去的同時也是在得到!」
孩子在呼喊「不公平」背後,雖然充滿著衝突與比較,然而,許皓宜說,世界的真實本來就是不公平,何不讓孩子從小就體驗社會的現實,讓家庭不公的狀況,轉移成教導孩子人生不公平的一堂課,讓孩子從小就了解自己的獨一無二,也幫助孩子挖掘天賦,趁早找到自己。

文章來源:uho優活健康網 
圖片來源:uho優活健康網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